1.主题简介
“未来像盛夏的大雨,在我们还来不及撑开伞时,就已扑面而来。”《三体》作者刘慈欣曾如此形容科技高速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巨变。若说能有什么比科学更先触及到未来,那一定是基于科学的奇思妙想。科幻,就是这样一种产物。它因科学而生,却又能以想象力为帆,游弋到更为遥远的时间和空间。
早在100多年前,中国的知识分子便开始有了恢弘的科学幻想。我国最早倡导科幻小说的两位作家,正是鲁迅与梁启超。那时,科幻小说被认为具有“开民智”的启蒙意义。“现代航天之父”、德国著名火箭专家冯·布劳恩在谈论科幻小说《在两颗行星上》时也说道:“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我年轻时是如何满怀好奇和兴奋,如饥似渴地读完了这本小说。”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出发谈论科幻,我们都相信,科幻这束人类文明追梦之光,映照着科技、产业与未来。
2.活动时间及地点
九龙湖场 |
四牌楼场 |
时间:2024年12月6日 18:30-20:00 地点:李文正图书馆五楼特藏阅览室 |
时间:2024年12月7日 18:30-20:00 地点:四牌楼校区图书馆103室 |
3.活动流程
九龙湖场
Part 1
主持人:吴清鹏
活动与书目解读
5min
Part 2
主讲人:涂景量
读书分享
15-20min
Part 3
主讲人:张晨宇
读书分享
15-20min
Part 4
主讲人:郝德耀
读书分享
15-20min
Part 5
现场参与者
交流讨论
40min
四牌楼场
Part 1 |
主持人:魏效田 | 活动与书目解读 | 5min |
Part 2 |
主讲人:刘奕伯 | 读书分享 | 15-20min |
Part 3 |
主讲人:邓杰文 |
读书分享 |
15-20min |
Part 4 |
主讲人:安岩 |
读书分享 |
15-20min |
Part 5 |
现场参与者 |
交流讨论 |
40min |
4.精彩回顾
九龙湖场
主持人首先为大家梳理了科幻文学的发展历程,他将科幻文学的发展历程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四个时期:科幻的起源与萌芽、黄金时代与经典奠基、新浪潮与多元化、后现代科幻与当代科幻,不仅帮助听众了解了《三体》、《银河帝国》等经典作品背后的时代背景,更使得大家科幻文学的整体脉络有了全面认知。
涂景量同学带领大家重温了《三体》中的名场面和“神预言”。他再现了刘慈欣笔下令人震撼的宇宙画卷。同时,他还探讨了书中蕴含的哲学思考,让听众对“人类未来的命运”有了新的感悟。
张晨宇同学以互动文字游戏的方式,带领听众深入探讨了《银河帝国》中帝国、基地与盖娅三种宇宙政体的异同与深意。通过轻松有趣的互动形式,他将阿西莫夫笔下复杂的政治体系化繁为简,引导大家在欢笑与思考中对宇宙治理与社会结构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郝德耀同学则以赫伯特的《沙丘》为主题,从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内容介绍、人物关系及作品鉴赏五个方面展开分享。他通过对沙丘星生态系统的解读和主角成长经历的剖析,带领听众探索了这部作品的深邃与丰富,尤其是其中关于权力、宗教和生态的思考,令大家意犹未尽。
三位主讲人风格各异但同样精彩的分享,为听众们呈现了一场科幻盛宴。
四牌楼场
在四牌楼场次的分享会中,主持人通过几页简明的介绍带领大家回顾了科幻文学的发展历程并进一步介绍了科幻小说的两大经典类型——太空歌剧与赛博朋克。通过对这两种风格的剖析,主持人为大家展示了科幻文学在宇宙冒险与技术反思之间的独特魅力,帮助大家更系统地理解科幻作品的多样性。
安岩主讲的刘慈欣作品《天使时代》将主题的重点放在科技对人类伦理和社会的深远影响,通过基因编辑引发的社会问题展开了对科技的双刃剑效应、社会责任与个人选择的探讨。
邓杰文聚焦刘慈欣在《三体》中提出的创意点“面壁计划”,探讨面壁计划四位执行者的策略及失败原因,总结面壁计划对人类生存与文明延续的贡献,深入剖析《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法则”。他以面壁计划为例,探讨人类如何在未知宇宙中摸索出一条生存之路。
刘奕伯深入探讨《三体》全书的集体主义与逃亡主义的对立与张力。以书中角色程心、章北海等为切入点,分析了个体与集体抉择对文明存亡的影响,重点思考了“逃亡主义”与“集体主义”孰优孰劣的问题。
这场科幻之夜不仅让大家更深刻地了解了这些文学经典,也为彼此的思想碰撞提供了宝贵的机会。